原文
水陆草木之花,可爱者甚蕃。晋陶渊明独爱菊。自李唐来,世人盛爱牡丹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,濯清涟而不妖,中通外直,不蔓不枝,香远益清,亭亭净植,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。
予谓菊,花之隐逸者也;牡丹,花之富贵者也;莲,花之君子者也。噫!菊之爱,陶后鲜有闻。莲之爱,同予者何人?牡丹之爱,宜乎众矣。
译文
水上、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,值得喜爱的非常多。晋代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。从李氏唐朝以来,世上的人十分喜爱牡丹。而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,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。它的茎内空外直,不生蔓不长枝,香气远播更加清香,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。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而不能玩弄它啊。
我认为菊花,是花中的隐士;牡丹,是花中的富贵者;莲花,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。唉!对于菊花的喜爱,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。对于莲花的喜爱,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?对于牡丹的喜爱,当然就很多人了!
赏析
《爱莲说》是北宋儒学家周敦颐所作的一篇短文,通过对莲花的赞美,表达了作者对于高尚品格的向往和追求。文章以“水陆草木之花,可爱者甚蕃”开篇,引出下文对于各种花的喜爱,进而通过对比,突出莲花的特殊地位。
周敦颐以“出淤泥而不染,濯清涟而不妖”两句,将莲花比喻为君子,赞美其高尚的品格。这种品格在于不受世俗污染,保持自身的纯洁;同时,也在于其高雅而不媚俗,不因环境的改变而失去自我。这种比喻,不仅体现了作者对莲花的喜爱,更体现了作者对于君子品格的向往和追求。
文章还通过对比菊、牡丹和莲三种花的不同,进一步强调了莲花的特殊地位。菊花象征着隐士,牡丹象征着富贵,而莲花则象征着君子。这种对比,既突出了莲花的高尚,也反映了周敦颐对于世俗的批判和对于君子品格的推崇。
在文章结尾,周敦颐发出感慨:“莲之爱,同予者何人?”这不仅是对自己的反问,也是对世人的反问。他希望通过这篇文章,能够唤起更多人对于君子品格的向往和追求,从而改变世俗的风气。
创作背景
据清邓显鹤《周子全书》《年谱》记载,周敦颐在嘉祐八年(1063)五月,在虔州道判署内写作了《爱莲说》。此时,周敦颐虽然身居官场,却始终保持着自己的高尚品格,不为世俗所污染。他通过这篇文章,将自己的品格和对于君子品格的向往,通过莲花这一形象,传达给了世人。
作者简介
周敦颐(1017年6月1日—1073年7月14日),原名周敦实,字茂叔,道州营道楼田保(今湖南省道县)人,世称濂溪先生。他是北宋五子之一,宋朝儒家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,文学家、哲学家。他的著作《太极图说》《通书》等,对后世的理学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
声明
本文装载和整理自网络,仅供学习和参考使用。侵删。
转载请注明来自安徽装修宝商贸有限公司,本文标题:《七年级(下)必背古诗文深度赏析:爱莲说 》